污水處理企業排污超標成“家常便飯”
來源:中國泵閥商務網 點擊量:12220
(本文來源:中國泵閥商務網www.okkug.com,如需轉載,請與本網聯系。)
中國泵閥商務網導讀:不斷升級的環保標準,讓污水處理企業備感升級壓力之大,升級改造處處要花錢。在成本等壓力掣肘下,污水處理企業排污超標成了“家常便飯”。
污水處理企業排污超標成“家常便飯”
來自住建部的統計顯示,截至去年年底,全國已有651個設市城市建有污水處理廠,占設市城市總數的99.1%。然而,污水處理廠排污超標問題卻并不鮮見。
近日,青島市曝光了3月份環保不達標生產企業,其中,青島威立雅水務運營有限公司(青島市麥島污水處理廠,下稱“麥島污水處理廠”)、青島市團島污水處理廠因排污超標“上榜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麥島污水處理廠是在2月份因為排污超標“上榜”后,再次被通報。
污水處理廠為何反而成為污染源?
記者從青島市環保局了解到,麥島污水處理廠是在該局3月6日的一次監督抽查中,被查出糞大腸菌群超標的。青島市團島污水處理廠同樣也在監督抽查中,被查出糞大腸菌群超標,抽查時間是3月3日。該廠廠長丁鑫對記者說:“針對糞大腸菌群超標問題,我們目前正在進行消毒設備的更新改造。”
另一家麥島污水處理廠于2007年投入使用,建成時日處理污水能力在10萬噸左右,負責青島市東海路至麥島附近小區共30多平方公里的污水處理。但投入使用兩年后便出現處理能力趕不上污水量增加的問題。麥島污水處理廠排水口出水水質氨氮、總氮超標較嚴重,COD也不能穩定達標的情況多次出現在媒體報道中。有媒體稱,這家在當年奧帆賽期間被業界評為綠色治污“標本”的污水處理廠,時隔一年后就已成為附近海域的污染源頭。
“設備更新升級不到位是導致污水處理廠屢次排污超標的原因。”上述青島市環境監察支隊負責人士說。
“我們現在是在不計成本地運轉,但仍然是‘小馬拉大車’,力不從心。當時協議中約定的進水COD濃度是400毫克/升,但是現在實際處理污水的進水COD濃度年平均在600毫克/升左右,冬天甚至達到了1000毫克/升,污染負荷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。”丁鑫說。
“不斷升級的環保標準,讓污水處理企業備感升級壓力之大,升級改造處處要花錢。”青島市一家新建污水處理廠的趙姓管理人員對記者說,以糞大腸菌群這一指標為例,目前新的技法是使用臭氧進行消毒,但成本高。
青島市的管網規劃中,雨水和污水管道是分開的,這相比其他雨污管道不分的城市來說,污水處理的COD濃度明顯要高,這也無形增加了污水處理的難度。
當環保設施搖身變成污染源后,其自身治污問題便成為當務之急。
“要解決這一‘小馬拉大車’的問題,一方面是控制污染源的排放,另一方面是改進污水處理廠的凈化設備,提高凈化能力。”有專家表示,影響我國中小城鎮水源地水質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由點源、面源污染造成的嚴重水污染。其中,面源污染是中小城鎮水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,特別是畜禽養殖、農田徑流等面源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,導致水體富營養化;而點源污染也依然是水體污染的重要因素,突出表現為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。
在這種情況下,污水處理廠的設備升級便顯得尤為迫切。
該專家表示,污水處理廠的設備升級壓力主要來自資金缺口。在現有的水費標準下,污染企業更換設備意味著成本大幅上升,可能會導致入不敷出,因此要變革現在的收費體制,就要提高高排放、高污染企業的征收標準。
然而,不容忽視的是,隨著供水需求量的增加,對排污企業的水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。
“提高凈水技術,改造供水工藝和設施是污水處理廠老設備所面臨的挑戰。然而,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,因此也需要政策傾斜給予補助。同時,要徹底解決污水處理廠排污超標問題,也應改變低價競標的模式。”專家說。
中國泵閥商務網導讀:不斷升級的環保標準,讓污水處理企業備感升級壓力之大,升級改造處處要花錢。在成本等壓力掣肘下,污水處理企業排污超標成了“家常便飯”。
污水處理企業排污超標成“家常便飯”
近日,青島市曝光了3月份環保不達標生產企業,其中,青島威立雅水務運營有限公司(青島市麥島污水處理廠,下稱“麥島污水處理廠”)、青島市團島污水處理廠因排污超標“上榜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麥島污水處理廠是在2月份因為排污超標“上榜”后,再次被通報。
污水處理廠為何反而成為污染源?
記者從青島市環保局了解到,麥島污水處理廠是在該局3月6日的一次監督抽查中,被查出糞大腸菌群超標的。青島市團島污水處理廠同樣也在監督抽查中,被查出糞大腸菌群超標,抽查時間是3月3日。該廠廠長丁鑫對記者說:“針對糞大腸菌群超標問題,我們目前正在進行消毒設備的更新改造。”
另一家麥島污水處理廠于2007年投入使用,建成時日處理污水能力在10萬噸左右,負責青島市東海路至麥島附近小區共30多平方公里的污水處理。但投入使用兩年后便出現處理能力趕不上污水量增加的問題。麥島污水處理廠排水口出水水質氨氮、總氮超標較嚴重,COD也不能穩定達標的情況多次出現在媒體報道中。有媒體稱,這家在當年奧帆賽期間被業界評為綠色治污“標本”的污水處理廠,時隔一年后就已成為附近海域的污染源頭。
“設備更新升級不到位是導致污水處理廠屢次排污超標的原因。”上述青島市環境監察支隊負責人士說。
“我們現在是在不計成本地運轉,但仍然是‘小馬拉大車’,力不從心。當時協議中約定的進水COD濃度是400毫克/升,但是現在實際處理污水的進水COD濃度年平均在600毫克/升左右,冬天甚至達到了1000毫克/升,污染負荷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。”丁鑫說。
“不斷升級的環保標準,讓污水處理企業備感升級壓力之大,升級改造處處要花錢。”青島市一家新建污水處理廠的趙姓管理人員對記者說,以糞大腸菌群這一指標為例,目前新的技法是使用臭氧進行消毒,但成本高。
青島市的管網規劃中,雨水和污水管道是分開的,這相比其他雨污管道不分的城市來說,污水處理的COD濃度明顯要高,這也無形增加了污水處理的難度。
當環保設施搖身變成污染源后,其自身治污問題便成為當務之急。
“要解決這一‘小馬拉大車’的問題,一方面是控制污染源的排放,另一方面是改進污水處理廠的凈化設備,提高凈化能力。”有專家表示,影響我國中小城鎮水源地水質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由點源、面源污染造成的嚴重水污染。其中,面源污染是中小城鎮水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,特別是畜禽養殖、農田徑流等面源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,導致水體富營養化;而點源污染也依然是水體污染的重要因素,突出表現為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。
在這種情況下,污水處理廠的設備升級便顯得尤為迫切。
該專家表示,污水處理廠的設備升級壓力主要來自資金缺口。在現有的水費標準下,污染企業更換設備意味著成本大幅上升,可能會導致入不敷出,因此要變革現在的收費體制,就要提高高排放、高污染企業的征收標準。
然而,不容忽視的是,隨著供水需求量的增加,對排污企業的水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。
“提高凈水技術,改造供水工藝和設施是污水處理廠老設備所面臨的挑戰。然而,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,因此也需要政策傾斜給予補助。同時,要徹底解決污水處理廠排污超標問題,也應改變低價競標的模式。”專家說。
- 版權與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泵閥商務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泵閥商務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泵閥商務網www.okkug.com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泵閥商務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







評論